在我院跨越发展的道路上,许多科技人员都付出了辛勤的汗水,特别是有一批女性科技人员,爱岗敬业、舍小家为大家,把自己的青春奉献在本职岗位上。她们无怨无悔,坚持着、担当着自己的责任和事业,为交通科学研究院的发展,为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奉献着一点一滴。
她们中的代表人物有7位,平均年龄32岁,这7位女性所从事的工作凝聚着女性的细致和坚韧。相兴华一位从事太原市轨道交通2#线勘察项目的技术负责人,一位非常干练的女专家,该标段地铁勘察处于长风街至钟楼街段为太原市最繁华的地段,城市交通繁忙,两侧建筑物林立,街道狭窄,地下管线密布,地下埋藏物不清,跨越迎泽湖和南沙河,勘察难度较大。尤其白天运输设备的汽车不能在市区运行,设备的移位搬迁都是深夜。项目开始正值去年太原市最冷的数九寒天,几乎每隔几天就下一场大雪。她和项目组人员冒严寒,每天加班到凌晨两三点。尽管是这样,她总说:“选择从事交通地质专业,就意味着选择了艰辛和付出,作为这个项目的负责人,我只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这项工作,为太原市人民做点微不足道的贡献”。另一位是从事公路勘察设计20年、荣获太原市青年岗位能手,设计一所主任工程师苏蓉,7位代表中的女大姐,参加了省内8条高速的勘察设计,不管是赤日炎炎的盛夏,还是寒风刺骨的严冬,都是带头冲在勘察的第一线,遇到困难从不退缩,真正体现“巾帼不让须眉”的一种精神,为全省通车里程达5000公里做出了巨大贡献。还有一位试验专家唐颖,她是一位性格直率的人,对工作一丝不苟,兢兢业业,从事试验检测10余年,坚守着职业操守,实事求是地提供每一个试验检测数据,目前担任阳泉环城试验检测项目负责人,一切为了工作,春节也没有休息,舍小家为大家,为早日建成阳泉人民盼望的环城路奉献着。7位当中担任临吉高速路基1—15标段桥面防水层项目负责人的李姝慧,是一位不知道害怕,敢于拼搏的女强人,在施工当中,经常遇到雨天,发生山体滑坡,给施工带来很大危险的情景,就是这样一位年轻的姑娘,无所畏惧,带着队伍,加班加点,圆满完成了任务。还有两位刚当上母亲的设计能手,刘秀珍、张花,在完成闻垣高速勘察工作时,刘秀珍不顾自己有2个月的身孕,坚持背着测量仪器翻山越岭,不放过每个测点,事后同事们知道她怀着孩子还爬陡峭的高山,都说刘秀珍是“拼命三郎”;为了抢时间,尽快提供施工图纸,张花把年幼的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照管,坚持“五加二、白加黑”,图纸是交付使用了,但由于长时间的工作,没有看望孩子,再见时,孩子已经不认识这个不回家的妈妈了。7位代表中,年龄最小的李朝霞,今年还不满26岁。这样一位北京交通大学的研究生为了平榆和同源高速特长隧道监控系统软件开发,从到单位第一天起,就深入施工第一线,采集第一手资料,查看现场监控设备,在现场反复试验,失败一次,再做一次,牺牲了所有节假日,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获得了国家7项软件著作权,为两条高速公路通车运营做出了突出贡献。这些女性的闪光业绩举不胜数,仅仅是交通科学研究院的几点星光。
正是有这样一批女专家、女科技人员、女项目经理,踏实勤奋,乐观豁达,爱岗敬业,不断用自己的热情和青春浇灌交科事业,用实际行动展现新时代飒爽英姿交科花的风采。